你在这里

品味儒家经典 领悟中华哲学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院举办《尚书》讲座

       2017年2月20日下午,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邀请马其顿青年汉学家冯海城(Igor Radev)先生在语言学院教学厅举办了题为“《尚书》中的哲学理论”的专题讲座。讲座吸引了孔院学员及当地民众50余人参加。

       冯海城先生从“尚书”之名谈起:《尚书》在战国时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他说,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的政令。虽然该书年代久远,传写讹误,版本繁多,但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对中国后世哲学理论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冯海城介绍《尚书》

       冯海城说,《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他一边阅读著作,一边旁征博引加以分析说,上古时期虞夏商周各代帝王言行总结出的引人关注的思想理论,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思想内核:敬德、重礼、亲民。他巧妙地把历史经典、儒家哲学理论,以及当代人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浅出,使得艰涩难懂的学术问题显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听到欣喜之处,学员们不禁向冯先生连连提问,如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什么样的?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包含怎样的宗教概念?儒家的政治理论与现代政治理论有什么关系?如此等等,冯先生一一进行了讲解。原定一小时半的讲座延长到了两小时,最后在听众依依不舍的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现场听众

       冯海城于2013年经孔子学院推荐,赴北京师范大学师从王宁教授攻读文字学博士学位,在中国古典文献翻译研究方面颇有贡献。他曾翻译出版过马其顿文版《诗经》、《道德经》、《论语》等等。他翻译的马其顿文《尚书》最近刚由马其顿马卡维(MAKAVEJ)出版社出版发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邓时忠教授特意赋诗一首并书写赠送冯海城:“《书经》出版喜空前,汉籍翻译谱新篇。笔下耕耘常收获,马中交流勤贡献。”祝贺该书出版并感谢他为中马文化交流做出的努力。出版社主编弗拉基米尔·福特科维斯基(Vladimir Vetkovski)则赠送马其顿文版《尚书》给孔子学院作为纪念。

邓时忠赠送书法

出版社主编福特科维斯基先生(左)赠书

       此次讲座目的在于加深孔子学院学员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普及和认识,实现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讲座受到学员们一致欢迎。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陈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