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ril.meth 发布
2016年12月21日晚,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在语言学院第二教学大厅举办中国成语讲座,由马其顿青年汉学家达尼亚拉·约瑟夫娃(Daniela Josifova)女士主讲。60余名孔院学员冒着冬夜的寒风前来听讲。
成语讲座现场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来自于古代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而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这也是汉语学习者为之着迷的地方。达尼亚拉·约瑟夫娃将汉语成语带到了孔子学院讲堂,满足了广大学员的好奇心。
首先,达尼亚拉用马其顿语简单说明了什么是成语,与马其顿的谚语有什么区别。她谈到了格式和实用性两个方面。在格式上,中国成语更加简练,多数为四个字,也有四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分成两部分,中间用逗号隔开。在使用方面,成语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几百字的历史故事浓缩成简单的四个字,既精确又经济。随后,达尼亚拉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和听众们一同分享。为了取得更好的视听效果,她还为每一个成语精心配图,用投影仪播放。她深入浅出的解说和幽默大方的风格,深受学员们喜爱。
达尼亚拉·约瑟夫娃讲解每一个成语都先从语素角度解释每个汉字,然后再详细讲述其背景故事。她讲到了跟历史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四面楚歌”、“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等;还有和动物有关的,如“守株待兔”、“画龙点睛”、“叶公好龙”、“骑虎难下”等等。当讲到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时,大家都被曹操、诸葛亮、韩信等人的智慧和谋略所折服,赞叹不已。当听到“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和“拔苗助长”时,大家又为主人公的憨傻忍俊不禁。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所有听众都沉浸于异域文化的故事情节中,感叹汉语成语的深刻和精妙。正如达尼亚拉所说,成语就像一个时光机器,当你使用它时,就好像在与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对话。
达尼亚拉•约瑟夫娃讲解汉语成语
讲座最后,达尼亚拉一边解答听众的问题,一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中国成语书籍给大家传阅。她说,成语是汉语水平的分水岭,如果能在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准确使用成语,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书本借回家阅读,争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渴望有一天能熟练地运用成语。这次中国成语讲座再次激发了孔院学员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情。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杨智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