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ril.meth 发布
2016年10月26日,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在语言学院第二教学大厅举办中国戏剧文学讲座,马其顿青年汉学家Cvetanovska Sara女士用马其顿语主讲的《中国戏剧文学历史》,吸引了孔院学员和戏剧爱好者50多人前来听讲。
Cvetanovska Sara首先介绍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她指出,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唐宋元三朝是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民间歌舞戏传入宫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宋代则出现了南戏,这是中国戏曲最早的形式,是在杂剧的基础上融合民间说唱表演形成的。南戏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讲述的内容大多是民间故事。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元曲闻名,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元杂剧。Cvetanovska Sara以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为例,讲述了元代戏剧的特点。除杂剧以外,Cvetanovska Sara还简要介绍了昆曲和川剧。
讲座现场
随后,Cvetanovska Sara让大家传阅她带来的一些中国戏曲著作和图片,其中有莫莉云的《京剧》和马其顿libris文化站的译本等等,便于听众理解。大家边看边对中国戏曲演员精美的服饰和奇特的妆容表现出极大兴趣,连连赞叹。最后,Cvetanovska Sara与听众互动,回答了中国戏剧和话剧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当时长安会有三万人听戏等等问题。她特别解释了中国戏剧是东方人的独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其演绎形式类似于西方的歌剧;而中国话剧是近代受西方的影响产生的,例如曹禺先生的《雷雨》就带有西方的悲剧色彩。
学员在翻阅戏剧书刊
Cvetanovska Sara女士是马其顿为数不多的汉学家之一,翻译出版过近10部中国文学作品,发表过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数篇,尤其对中国戏剧文学有独到的见解。她的这场讲座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每讲到精彩的地方,她都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很有感染力。不少听众一边听讲座一边做笔记,恐怕错过了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这场专题讲座,马其顿爱好者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戏剧的魅力。孔院感谢Cvetanovska Sara作为文化交流使者所付出的努力,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汉学者参与中马文化交流活动,为当地民众创造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杨智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