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ril.meth 发布
当地时间9月19日上午,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在马其顿国家图书馆会议厅举办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定义和挑战》的专题讲座,拉开了 2016年庆祝全球“孔子学院日”的序幕。孔子学院特邀波兰籍马其顿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博士Anastas Vangeli先生主讲,孔子学院师生、马其顿各高校师生和国家图书馆职员60余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Anastas Vangeli博士首先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背景。他说,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中亚、南亚、东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往来,成为各国进行友好合作的重要纽带。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该倡议受到了沿线近60多个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古老的丝绸之路承载着新世纪的使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目标。
紧接着,Anastas Vangeli博士讲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仅提升了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的意义,同时也将中东欧关系发展提升到洲际合作高度。中东欧各国因为丝绸之路的复兴而再次走到一起,建设命运共同体,开创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时代。Anastas Vangeli博士指出,要实现这些目标,沿线各国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如何保证包容性方式的合作,怎样才能确保战略成果的公平性等等。面对挑战,中东欧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必不可缺,马其顿地处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东南欧的门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自身利益攸关,责无旁贷。
Anastas Vangeli介绍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
演讲结束后,听众们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争相提问。Anastas Vangeli博士针对听众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俄国和美国几个大国之间产生的政治影响是什么,“16+1”合作机制中涉及的16个中东欧国家文化各异,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如何处理文化的差异性,马其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等等问题一一作答。原定一小时的讲座因观众的踊跃提问延长到近两小时。
Anastas Vangeli与听众互动
近年来,在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推动下,中马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政府高层和民间交往日趋密切。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一带一路”专题讲座,满足了马其顿人民多方面多层次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需求,也吸引了更多当地民众对孔子学院的关注。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陈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