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花好月圆庆中秋 月饼飘香传深情 ——记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2016年中秋晚会

       马其顿时间2016年9月15日晚6时,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天气晴好,花好月圆。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中秋晚会在马其顿国家图书馆广场隆重举行。在皎皎的银辉下,国家图书馆馆长Jovica Tasevski先生、马中友协主席Malenko先生和Korobar先生,汉学家Anareevska Vesna女士等嘉宾与马其顿各界民众、孔子学院师生、华人华侨200余人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

中秋晚会现场

       晚会由教师志愿者仁青拉姆和孔院学员Aleksandar Petrovski共同主持。当主持人宣布晚会正式开始,孔院中方院长邓时忠教授上台致辞,向前来参加晚会的马其顿各界朋友,华人华侨同胞,以及孔院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衷心感谢大家对孔子学院的支持和帮助,祝福中马两国人民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中方院长邓时忠教授致辞

       随后,马其顿国家图书馆馆长Jovica Tasevski先生致辞。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装饰背景前,他首先向中马两国人民表达了中秋的祝福,对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三年来在马其顿传播中国文化,进行汉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并对孔子学院为马其顿国家图书馆建立“汉语角”所给予的帮助,以及为马中友谊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国家图书馆馆长Jovica Tasevski先生致辞

       文艺演出在中国歌曲《相约孔院》中拉开了序幕。《相约孔院》是由孔子学院教师志愿者仁青拉姆和王璐改编的,在孔子学院三周年纪念活动中首次演唱受到好评。在中秋晚会上再次演唱,欢快的旋律立刻活跃了现场气氛。

孔院教师王璐和仁青拉姆演唱《相约孔院》

       紧接着,屏幕上开始播放动画短片《中秋的故事》,并配以马其顿语翻译。短片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述了中国人民重视亲人团圆,在中秋节以赏月、品茗、吃月饼等方式寄托思乡之情,表达对家庭团圆幸福的期盼,帮助现场观众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习俗。随着中国鼓点响起,一幅水墨长卷在屏幕上展开,只见身着太极服的教师志愿者杨志强来到嘉宾面前展示中国太极。太极在当地很受欢迎,杨老师的身影与大屏幕上的水墨太极动画交相辉映,中国风味十足。

杨智强老师表演太极拳

       孔院师生合作的歌伴舞《月亮代表我的心》,由教师志愿者王璐和仁青拉姆演唱中国经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马其顿学员Aleksandar Petrovski和舞伴Irena Adjieva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用舞蹈语汇阐释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这种用西方舞蹈演绎中国故事的形式不仅十分新颖并有助于理解中国神话故事,观众十分喜爱,掌声不断。

孔院学员Aleksandar和Irena 表演舞蹈《月亮代表我的心》

       歌舞表演后,是孔院教师志愿者陈雯向现场观众展示茶艺。观众们静静地观赏茶艺师烹茶的一道道程序,然后在月光下细细品尝,怡然自乐。随后,邓时忠院长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宋代词人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中秋》,表达了愿天下亲人团圆的美好祝福。主持人用马其顿语翻译,现场观众领略了中国诗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之美,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陈雯老师表演茶艺

邓时忠教授朗诵《水调歌头 中秋》

       最后是晚会的压轴节目,马其顿著名歌唱家孔院学员Suzana Spasovska女士登台演唱马中两国歌曲。在一轮满月的映照下,Suzana一展歌喉,首先演唱了马其顿民歌《月亮闪银光》,堪称百转千回,余音绕梁。然后,她深情地用汉语演唱中国民歌《敖包相会》,并邀请邓时忠教授与之合唱。“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应景的中国经典旋律在广场上空响起,他们的倾情演唱赢得台下观众雷鸣般的喝彩。

孔院学员著名歌唱家Suzana Spasovska演唱《月亮闪银光》

Suzana 与邓时忠教授对唱《敖包相会》

       演出结束后,孔院王璐老师介绍了中国月饼的制作过程,并现场亲自制作。随后观众们上台饶有兴趣地参与月饼制作,展台被团团围住。大家争相接过王老师递给的月饼品尝起来,听着老师解释月饼上面“花好月圆”四个汉字的意思,并学习如何发音。现场气氛十分热闹,进入又一个高潮。这时,金黄饱满、芳香扑鼻的月饼,传递着的是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深情。

王璐老师现场教做月饼

月饼传深情

       晚会结束后,来宾们开始品尝孔子学院精心准备的中式菜肴及饺子、月饼等餐饮。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加中秋节晚会,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也增加了学习汉语的兴趣。现场咨询报名学习的民众络绎不绝。马其顿MRT电视台、24小时新闻、Fakulteti.mk等多家媒体对晚会进行了报道。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王璐文/Igor Dimovski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