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孔子学院日”刮起中国风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隆重举办系列庆祝活动

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于2014年9月24日至27日隆重举行了庆祝“孔子学院日”系列庆祝活动,活动包括中文体验课,书法体验课、留言墙,太极拳表演与学习、庆典仪式等部分,分别在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校园、语言学院和马其顿国家图书馆广场等地举行。马其顿国家电视台MRT、SITEL电视台、KANAL5,马其顿广播电台国际频道、Clasic 广播电台,CNOVA MAKEDONIJA报、DNEVNIK日报,以及A1, time.mk,vecer.mk, novini.mk, grid.mk, denesen.mk, cooltura.com等网络媒体对本次系列文化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孔子学院日”当天的庆典仪式由孔子学院院长Sarkanjac主持,中国驻马其顿大使温振顺、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校长Stojkovski、著名作家Martinovski、马其顿总理府、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代表、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孔子学院师生,以及马其顿中小学生150余人参加了仪式。

Stojkovski校长在庆典仪式上致辞,首先热烈祝贺孔子学院诞生10周年,进而肯定了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友好合作促进了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他说,孔子学院已成为中马交流的良好平台,已激起了马其顿民众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温振顺大使在开幕式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孔子学院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显著成绩,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孔子学院的工作。随后,温大使在孔子学院的留言墙上亲手写下了“十年辉煌,周年快乐”两行汉字,表达了对孔子学院的衷心祝福。

活动期间,孔子学院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文体验课,吸引了马其顿中小学和大学生300余人参与,共开了18个班次。课程由孔子学院张敏老师和本土志愿者教师讲授,每次课约二十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亲切互动,讲授了“你好”、“再见”、“谢谢”、“对不起”等中文常用词语和数字。学生们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热情,在极短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学会了“鼻子”、“嘴巴”、“眼睛”、“耳朵”、“头发”、“脸”、“眉毛”等词语。整个中文体验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吸引了大批马其顿民众围观,学生和家长纷纷报名学习汉语。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马其顿“阴阳协会”的太极拳表演。他们身着统一的太极服,一边讲解一边教授学生练习太极。一招一式,一静一动之间,透出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以柔克刚的境界。不少学生和民众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踊跃加入到学习太极拳的行列。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拳师们还表演了太极剑,精彩的剑舞引来了阵阵喝彩。

本次系列文化活动,书法展示与体验课和留言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中方院长邓时忠教授在连续几天的活动中现场挥毫泼墨,表演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书法。只见他的身后悬挂着几幅中国古典山水字画,桌前摆放着笔墨纸砚。马其顿学生和民众在虽简单却典雅精致的环境中感受着中国书法的魅力。他们纷纷上前感受写毛笔字的新奇和快乐。前来索要书法的人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书法体验课共开了13个班次,应学生家长要求,于孔子学院日当天下午又专门为少儿书法爱好者开了一个大型书法课堂。

每次书法课后,参与者们都现场练习写中国字,然后把他们的祝福贴到留言墙上。“中国”、“马其顿”、“友谊”、“爱”、“家”、“龙”、“马”等汉字出现频率最高,见证了中马两国的友谊,也表达了马其顿民众对了解中国文化的期待。书法展示和学习结束之后,仍有许多人久久不愿离去。

庆典仪式结束之后,孔子学院还举行了新学期中小学生汉语班开学典礼,马其顿著名作家兼音乐家Martinovski教授专门到场讲话,以自己学习汉语的体会和经验,说明中国语言的韵律美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鼓励马其顿少年儿童珍惜学习汉语的良机,学好汉语,争做中马文化交流的使者。典礼结束后是汉语课和书法讲座。至此,“孔子学院日”系列文化活动落下帷幕,圆满结束。

这次为期近一周的“孔子学院日”庆祝活动,前后共有800多人参加,是该孔子学院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化推广和汉语学习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已悄然刮起一股中国风。

温振顺大使(左)在庆典仪式上致辞

大学校长Stojkovski(左)在孔院日庆典仪式上致辞

孔院院长Sarkanjac(左)主持仪式

大学校园的书法课堂

孔院日留言墙

孔院日书法体验课

孔院日太极拳演练

著名作家Martinovski(左)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