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论坛”

       2017年10月6日和7日,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孔子学院在马其顿奥赫里德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中东欧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人力资本的作用”。马其顿总统加尔盖·伊万诺夫先生、中国驻马其顿大使殷立贤女士、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校长尼古拉·杨克拉夫斯基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中国、马其顿、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匈牙利、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格鲁吉亚、卡塔尔、中国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

       马其顿总统加尔盖·伊万诺夫先生在致辞中说,“中国再次接近了两百多年前曾经拥有过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伴随着这一进程,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东欧国家能够从中国的成就,尤其是从中国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成就中获益”。他指出,“在中国帮助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确实极端重要,但是,我们同样还需要教育、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中国驻马其顿大使殷立贤女士在致辞中说,“‘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倡议已从理论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她还指出,“‘16+1合作’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原则,是中欧友好合作的重要创新,更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国家落地的重要平台。”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校长尼古拉·杨克拉夫斯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进行高校教育和科研合作的意义。最后,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廖伟代表论坛承办方在致辞中对国家汉办、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

       会议分为主题演讲和分组研讨两个阶段。在主题演讲阶段,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所长陈新教授讲到,“‘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更重要的是它是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构想。人力资本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香港理工大学霍华德·戴维斯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讲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最为重要是要真实地了解中国,然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和分析常常有明显的误解。”他说“这样的误解一是因为中国与欧美在结构和文化上的不同,二是由于西方媒体人在观察和评论中国时思想上的懒惰造成的。” 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克克洛夫斯基教授认为,“在新千年的开端,对于巴尔干半岛和中东欧国家来说,仅有的新要素就是中国。即使是对于欧洲和更宽广的世界来说,中国也是一个新的、积极主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存在。特别是对于我们巴尔干半岛和中东欧国家,中国将引领更深的文化、经济甚至是地缘政治的变革。”他总结道,“我们仍然需要打开我们的思维,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学习‘一带一路’倡议。”

       在分组研讨环节,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语言与翻译”、“‘一带一路’及其向度”以及“人力资本”四个专题,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分组进行了讨论。此环节中不乏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不乏激越陈词、侃侃而谈。西南财经大学曹德骏教授做了题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目标、规划和商机”的精彩发言,并作为与会学者的代表接受了马其顿多家媒体的采访。在两天的会议期间,中国“新华网”、马其顿国家通讯社(MIA)、马其顿国家广播公司(MRT)、马其顿城市之音(Urban FM)电台、TELMA TV、 SITEL TV、ALFA TV、KANAL5、24TV、ALSAT TV、MTM等众多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全方位报道,马其顿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中国-中东欧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增进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间的理解和互信,促进中东欧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了解和认识。此次论坛是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孔子学院建院四年来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大会的成功举办使“一带一路倡议”在马其顿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无疑将对中马两国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会议的成功举办也提升了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孔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人 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 廖伟、赵晋、张廷洪)